English

人才:“富裕”还是“贫瘠”

1998-06-2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程博文 我有话说

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达302.1万人,

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265.6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在校

生10万人。从数字来看,我国人才还是比较富裕的。

但与此同时,学非所用与名不副实等等原因又让用人

单位颇感人才稀缺——

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能发挥专长,待遇优厚的工作;每个企业都希望找到忠诚勤奋,能够创造效益的职员。现实中却常常出现求职者黯然和企业失望的情况。是国家培养的有用之才太多了吗?不是,是企业要求太高了吗?也不尽然,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萝卜一个坑”和“一个坑一个萝卜”

如果把国家培养的人才比做“萝卜”,而需要人才的工作岗位比做“坑”,最理想的状况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供需平衡。但现实的状况是“坑多”,“萝卜”也多,而适合“坑”的“萝卜”却不多。

199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1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90万人,招收硕士研究生5.1万人;当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达302.1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265.6万人,高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0万人;当年全国约有90万应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加上成人教育毕业生,高等职业教育,自学及函授考试毕业生等,其总数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可以不夸张地说,我们的人才还是比较富裕的。

但是,许多毕业生却“栽错了坑”,专业不对口,无法学以致用。加上旧有学院专业设置面窄,导致许多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据记者了解,有一个大学的机械设计专业,35个毕业生,只有8个人从事与行业有关的工作,其它大部分人刚毕业就转了行,甚至有人到烟草公司去卖香烟。如此“栽萝卜”,“萝卜”还能生长得好吗?有多少乡镇企业、中小企业需要专业人员而不得,有那么多富余的技术专业人员从事着完全不需要他们有如此“专业技术”的工作。这里面原因很多,但宏观上存在的指导偏差和计划失误也是显而易见的。

江苏省人事厅的有关负责人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事部门的主要工作是使多数“坑”里有“萝卜”,使多数“萝卜”找到适合生长的“坑”。

人才贬值,创新乏力

人才是什么?是指那些有一技之长,能够适应环境,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创造效益的人。有些人自认为是“大人才”,到了企业,指斥这、埋怨那,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这些人能说是人才吗?

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杨国桢提供的一组数据,反映了世纪之交的中国所面临的新的“瓶颈”制约:目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七位,增幅是世界第一。但我国的科技竞争力从1994年起已连续下滑3年,由世界第23位降到第28位,反映知识创新能力的专利指标和基础科学指标分别居第21位和第32位。显然,这对于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是不相称的。问题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太少,自称是“人才”的人多,踏踏实实动手创新的少。

记者曾经暗访过南京市的一些人才市场,有些求职者,其中不乏高学历的人,刚开口便问对方工资多少,奖金多少,有无分红等等,像这样自认为是“人才”的人,恐怕是最难找到工作了,因为没有几家企业会蠢到不考虑你会给他带来多少收益便预付给你费用。

镜头一:一个生产轴承的乡镇企业用5万元薪招聘一位总经理助理,第一位是个本科生,上任没半年,就寻思着把企业的钱往自己怀里搂,谁敢用啊?第二个是市场营销专业的研究生,工作后今天喊更新技术,明天喊改进管理,一年后,连销售中的一些专用名词都搞不清楚,怎么能再干下去?

镜头二:某一外资企业的洋老板招聘高级管理人员,来了不少人,有MBA,还有博士生,最终也没找到合适的。原因是,不是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就是夸夸其谈,漫天要价。

镜头三:有一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应聘到某合资企业工作,整天高谈阔论,但就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一日,老板让他打个稿子,他忙了两个小时也没搞出来。老板一气之下,把他炒了鱿鱼。

人才奢侈与超前消费

有些单位,在外大力招聘人才,对内却大搞人才浪费,许多人的能力和才智尚未得到发掘。“外来的和尚”和“家里的和尚”念经的内容和方式不会完全相同,可也得看看哪种“和尚”更适合企业,能为企业赚取利润。

人们在报纸上经常可看到招聘人员需要这种学历,那种经验,而工作以后发现这种学历和经验完全没有必要。招打字员要本科学历,招接待员要大专学历,甚至还要会外文。记者有一位朋友,英语颇佳。应聘一家企业作业务主管,招聘启事上写得明白:“必须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和流利的对话能力”,进去以后一年中未开口讲一句洋文,看一个洋词。

有些企业老板爱做人才“收藏家”,干人才“超前消费”的事。对企业来讲,人才浪费,不仅浪费了社会智力资源,而且浪费了自己的金钱。有人说:中国现在10个不景气的企业里有8个正在到处找英雄,而同时10个不景气的企业里又有8个正在吞噬着英雄。

一些专家指出,现代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创新的竞争,同时更是人才识别,人才合理使用的竞争,不识人才和有了人才不用都不会对企业有任何帮助。

人才需要企业,企业需要人才。没有企业,人才无用武之地;没有人才,企业无发展动力。愿我们的企业有更多的人才,更多的善于创新的能人,人才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婆家”。那种“富裕”的“贫瘠”不应该再持续下去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